原代肝細胞極為嬌貴,其凍存復蘇后的活性與功能高度依賴于冷凍過程。一個科學、溫和的梯度降溫方案是確保細胞在經歷-196℃深低溫后仍能“復活”的關鍵。該方案的核心在于控制冰晶形成、減少滲透壓損傷,并最大限度地保護細胞膜和線粒體功能。
核心原則:規避“冰晶殺手”
快速冷凍會形成致命的細胞內冰晶,刺穿細胞器。而梯度降溫的核心是讓細胞內的水在受控狀態下緩慢地滲透到細胞外結冰,從而實現細胞的“生理性脫水”。
標準的梯度降溫方案實踐
前期準備:程序性凍存媒介是關鍵
將消化計數后的肝細胞重懸于預冷的、含10%DMSO和20-30%胎牛血清的專用凍存液中。DMSO能降低冰點,減少冰晶,但需控制濃度以減輕毒性。血清則提供豐富的營養和保護性蛋白。
使用程序性降溫盒是實現梯度降溫的標準裝備。
梯度降溫流程:四步鎖定高活性
第一步:4℃平衡。將分裝好的凍存管在4℃冰箱中靜置30-60分鐘,讓冷凍保護劑(DMSO)充分滲透進細胞。
第二步:-20℃至-40℃的“關鍵慢速下降”。此階段是冰晶形成和細胞脫水的核心窗口。將細胞轉移至程序性降溫盒,并置于-80℃冰箱;或使用程序降溫儀,以-1℃/分鐘的速率緩慢降溫至-40℃。此速率是保證細胞高質量脫水的黃金標準。
第三步:-40℃至-80℃的快速過渡。在-40℃以下,細胞已完成脫水。此時可以加快降溫速度(約-5℃至-10℃/分鐘),迅速通過玻璃化轉化區,直至-80℃。
第四步:液氮長期儲存。在-80℃短暫停留后(不超過24小時),需迅速將凍存管轉移至液氮氣相(約-150℃)或液相(-196℃)中進行長期儲存。
復蘇的協同作用
復蘇過程同樣關鍵,必須“快”字當頭:使用37-40℃恒溫水浴鍋快速復溫,并立即用預溫培養基稀釋以洗脫DMSO,從而與梯度降溫方案協同作用,最終實現原代肝細胞高達80%以上的復蘇存活率,為其后續的功能實驗奠定堅實基礎。